上海最后一处给水站完成使命搬进博物馆
发布日期:2015-12-15 浏览次数:2967
昨日,上海供水史上的特别见证——老闸北最后一处“给水站”,在完成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使命后,停止使用,拆除后由上海市自来水博物馆收藏。
记者在位于老闸北苏州河北岸的长安路63号大院天井里,看到了这处“给水站”。这是一个由十几根分水管和水龙头组成的“水管树”,白色的、橙色的、黑色的分水管,一根根像爬藤一样,攀附过老旧的墙壁甚至屋顶,延伸到二楼的各家住户门口。
博物馆的工作人员,围着它一阵忙碌,从各个角度拍照留存,给关键部位做记号,为以后组装展出做准备。据老住户介绍,这处“给水站”的前身,是一个公共水龙头,当时共用同一个水表。每天,63号的几十户居民拎着铅桶,到水池边排队拎水,有的就直接在水池边淘米、汏衣裳,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,大家称其为“大院里的给水站”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住在这里的部分居民年纪大了,拎水上楼不方便,就有人从总管上接出分管,拉到楼上自家门口。邻居也纷纷效仿,很快就长成了一棵五彩的“水管树”。如今此地被旧改征收,居民们都要离开大院了,对这棵朝夕相处几十年的“水管树”恋恋不舍。最后搬走的居民黄解华感叹:“我们从小在这个院子里长大,家家户户都用这些龙头里放出来的水,如今要拆,还真有点不舍得。”
随着这些年上海旧改,棚户简屋大批消失,“水管树”也越拆越少。上海自来水博物馆决定收藏老闸北这棵“水管树”,作为申城供水史的见证,记录那个年代的历史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毅表示:“‘水管树’是上海历史的活化石,今天上海发展日新月异,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,‘水管树’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。这件当代文物,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,保护起来,可以成为后人回顾历史的独特教材。”
据了解,这处“给水站”是电视台新闻坊一位老记者,在跟随烟草专卖查抄假烟时发现的。北站街道和相关居委会积极配合保护收藏,也了却了城市遗迹保护者的美好心愿。拍照、登记、留记号……博物馆工作人员忙完后,上海城投水务(集团)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闸北供水管理所的师傅们,开始小心翼翼地拆卸“水管树”,将它送往博物馆“新家”。
来源: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2月14日
- 上一篇:上海青浦请走河边“企业”还水景于民
- 下一篇:市堤防处开展在建工程质量检查